近日,深夜11点,年轻男性小林(化名)捂着胸口冲进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室,脸色煞白、冷汗涔涔:“医生,我的心快炸了!”监护仪上刺眼的数字——心率220次/分,瞬间揪紧了医护人员的心。急诊科医生迅速判断:这是典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俗称“心脏飙车”。经过两次改良版Valsalva动作急救,小林的心率终于回归正常。近年来,这种“极速心跳”急症正悄然盯上熬夜、高压的中青年群体。
“心脏有一套精密的生物电系统,一旦‘短路’,就可能触发危险警报。”据珠海三院急诊科医生李林青解释,正常心跳由窦房结发出电信号,但部分人群心脏存在异常传导通路,形成“短路回路”,导致电流在心脏内疯狂绕圈。此时,心率会瞬间飙至150-250次/分,患者常感觉“心脏要跳出喉咙”,伴随头晕、胸闷甚至晕厥。虽然多数SVT不致命,但持续发作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少数合并预激综合征者更面临室颤风险。
突发心慌如何自救?急诊医生支招“急救三步曲”:
1. 改良版Valsalva动作:半卧位深吸气,屏气用力吹气15秒(如吹注射器),随后平卧抬高双腿45度保持15秒,成功率超40%;
2. 冷水刺激法:将脸浸入0-10℃冷水中6秒,激活“潜水反射”紧急降速;
3. 咽部刺激法:用干净手指轻触舌根引发恶心反射,通过迷走神经抑制异常心跳。
但李医生提醒,这些方法仅适用于意识清醒者,若10分钟内无效,或出现胸痛、意识模糊,必须立即送医。
他强调,预防比急救更重要!针对像小林这样曾有反复发作的人群,他建议,首先要远离咖啡因、酒精、熬夜、焦虑;其次是做好饮食调节,多吃香蕉、菠菜等高钾高镁食物,维持电解质平衡;最后建议做好情绪管理,可尝试每日10分钟正念冥想或腹式呼吸,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心脏“飙车”不是玩笑,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大家都应该意识到:健康的心脏,需要规律的作息、平和的心态和科学的干预。记住,当心跳失控时,冷静应对、及时就医,就是最好的“救命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