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女士首次来到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初诊。她由丈夫搀扶步入诊室,随即,神经内科吴金辉主任医师与其进行简短交流,胡女士立即显露出明显的记忆障碍,对时间、地点等基本问题回应混乱,甚至即刻遗忘。经吴主任建议,胡女士入院接受系统的科学治疗。入院当晚,胡女士病情加剧,竟然连自己的丈夫也忘了!意识混乱的胡女士误认丈夫为窃贼,情绪失控,在病房内大喊大叫。尽管年仅57岁,胡女士却已饱受阿尔茨海默病困扰四年之久,辗转多地求医未果,其睡眠障碍与异常行为让家人十分头痛无奈。
在短短的两周住院期间,经吴主任精心调整治疗方案,胡女士病情显著好转。出院时,她情绪平稳,治疗态度积极,生活自理能力在家人辅助下得以恢复。
这一案例突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重要性。2024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的宣传主题为“即刻行动,点亮记忆之光”,不仅传达了认知障碍防治工作的紧迫感;而且倡导通过积极的防治措施,为患者和家庭带来光明与希望。
吴主任分享,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和记忆力衰退为典型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俗称老年痴呆。国际阿尔兹海默症协会发布的《2021年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报告》 指出“痴呆症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死亡原因,全球约有5500万人患有痴呆症,预计2030年患病人数将达约8000万。”据《2022年中国阿尔兹海症报告》中指出,我国60岁及以上的痴呆患者有1500多万,其中AD约占2/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AD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吴主任指出,以下人群易患阿尔茨海默病:95%的情况下,多见于65岁以后的老年人;其中女性高于男性;患有老年抑郁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有血管性因素存在的,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以及头部有过外伤或遭受过重大打击等。
吴主任建议,老年人一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社交活动和心理健康,戒烟酒,有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二应保持大脑活跃,进行脑力锻炼、学习新知识、参与社交活动、保持思维活跃,有助于延缓认知能力下降;三应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及时控制和治疗,降低脑动脉硬化的风险,有助于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四应谨防大脑受损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摔伤撞到头部存在损伤脑神经的可能。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安全,外出时尽量有人陪同,最好在浴室、楼梯等易滑倒的地方安装扶手、防滑垫等辅助设备,避免不慎滑倒。
吴主任提出,尽管时至今日,阿尔茨海默病依然不能治愈,但随着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诊治,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疾病进程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缓,从而减轻其对日常生活和家庭的负面影响,最终仍有可能维持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