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神兽”,只爱上网!
家长应该怎么做?
小温,一名15岁少年,因休学两年拒绝返校,由其父母带至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门诊就医。他小学时成绩斐然,父母寄予厚望且管教严厉。
升入初中后,面对新环境与人际挑战,小温感到巨大学习压力,加之父母过高的期望与负面言论(“你就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考不上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到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你的一生就完了……”),导致他心理负担加重。
学校内,他也遭遇了严重的人际关系困境,频繁与同学冲突,遭受排挤与绰号,成绩下滑。为逃避现实,小温频繁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沉迷于手机游戏。
起初,父母认为小温网络成瘾,双方频频吵架,甚至出现抢手机、断网等激烈行为。随后因小温出现了过激行为后,父母也妥协了,因此小温自此整日宅家,脱离学校生活,手机不离手,日均游戏与视频浏览时间长达十数小时,作息紊乱,常常熬夜,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01
网络沉迷的愿意
网络沉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一些信号。家长们可以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以下情况:
网络沉迷
1. 自主感缺失: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主意识开始萌芽,但是在父母眼里他们还小,生活方方面面都会插手,遏制了孩子的成长与独立。而网络恰好能够满足孩子自主感的需求,在网络上做什么,都是孩子自己说了算。
2. 宣泄负面情绪:
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了挫折,不知道如何调节时,有部分孩子可能就会选择通过网络游戏,或者向网友倾诉等方式减轻自己的压力与负面感受。
3. 获取同伴支持与社交:
“扩列”是青少年群体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指通过网络来寻找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龄人,来“扩大自己的交友列表”,达到社交的目的。
4. 逃避现实:
有一部分孩子,面对学习的压力、糟糕的亲子关系或是同伴关系时,也会选择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完全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年龄,给自己树立新的人设,建立新的社交关系,这些美好的体验与现实的痛苦形成对比时,孩子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
02
预防孩子网络沉迷的
家庭建议
一、了解孩子上网背后的原因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网络成瘾”的标签,试着先和孩子沟通一下,了解孩子到底为什么喜欢上网?平时都和谁一起上网?上网都做些什么?是喜欢网络社交还是喜欢网络游戏?以上问题背后的原因都折射出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家长们在了解孩子背后的需求之后并给予关注和引导,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减压或是引导孩子与同伴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来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
二、丰富孩子现实生活
01.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例如体育、艺术、科学等活动,鼓励孩子建立多元化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多在家庭、学校、公益组织、社会团体中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
02. 参与家庭决策:
比如家电、软装的选择,或者晚餐吃什么、周末去哪玩等等,并且鼓励孩子给父母讲讲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自己的困惑,父母也可以讲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从而帮助孩子与现实生活建立深度连接。
三、温馨提醒
最后,于主任提醒,很多家长只能看到孩子沉迷于网络这个行为,忽视了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因此选择简单粗暴地强制孩子少接触网络,而这又会加重孩子的压力和叛逆心理,导致孩子进一步沉溺于网络之中。她建议,父母需要跟孩子多沟通,多了解孩子沉迷网络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用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许家长们就会发现,孩子对网络并没有那么强烈的依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