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晓鸣自去年踏入高中校园以来,学习之路便布满荆棘。他因入学成绩不佳而自我设限,认为自己入学成绩差,再努力也没用。这份挫败感逐渐累积成沉重的心理压力。课堂上,难以专注学习;宿舍内,与室友频频出现小摩擦,加之与同学关系的疏离,更让他感到孤立无援。
在老师的建议下,晓鸣前往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门诊求助。张素辉主任医师经过详细评估,确诊其为“焦虑抑郁状态”。遗憾的是,晓鸣的治疗依从性不高,未能坚持复诊与规律用药,导致情绪状态未有明显好转,抑郁与焦虑情绪依旧强烈。
近期,因交友问题引发的家庭冲突升级,晓鸣甚至出现了自残行为,这令家人痛心不已,再次带他返回医院求助。张素辉主任医师在复诊后,建议晓鸣入院接受全面而系统的科学治疗,强调此类适应性焦虑在青少年中颇为常见,需通过专业手段及时干预,重新帮助晓鸣拾回学习与生活的信心。
适应性焦虑是指在明显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的一种障碍,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表现主要有:焦虑不安、容易激怒、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胆小害怕等等,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精神困扰。
张主任指出,很多患者的适应障碍是由一些应激事件所导致。应激事件可以是单个,也可以多个;可以是突然而来的,也可以是慢性、消耗性的。某些应激事件还带有特定时期,如初次踏入大学、毕业生寻找职业等。个人性格、心理特点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学生群体可以如何克服适应性焦虑呢?张主任建议,第一,要学会勇敢面对自己的情绪。情绪是指人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日常所熟悉的恐惧、紧张、惊异、苦恼、耻辱等等,都是指人对事物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就是情绪。那焦虑也是情绪的一种,大家要勇敢地接受并拥抱自己的情绪,允许情绪的产生,勇于面对,拒绝逃避,合理发泄情绪。第二,要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会接纳自己,认清自己的缺陷,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完美主义很容易让人受挫,给自己施加更多的压力,最后会陷入自我怀疑,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任务,不要强求,但至少自己努力过,也无怨无悔。但接受不完美并不是找到借口拒绝让自己进步,相反,我们应该学会认清现实,找到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第三,要活在当下,让自己忙碌起来。过去难以改变,沉溺在已成现实的事情,只会加剧内耗。把精力专注在当下,做好当前面对的事情。很多时候,焦虑感来源于空虚感,让自己忙起来,充实每天的日子。活在当下,用行动证明自己。
最后,张主任提醒大家,轻微的适应性焦虑是属于正常范畴。但是如果已经出现高度的、持久的抑郁焦虑情绪,可以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咨询,共同抵抗适应性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