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花蚊子”(如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前世(起源与历史):
基孔肯雅病毒最初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被发现,其名称源于非洲斯瓦希里语中的“弯曲”一词,意指感染者常见的关节疼痛症状。该病毒的主要流行区域集中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历史上曾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及太平洋岛屿引发多次疫情。
病毒传播依赖于伊蚊媒介,传播途径是“人-蚊-人”。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和埃及伊蚊在白天活动高峰期吸血,导致病毒在人群中扩散。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今生(当前状况与全球分布):
截至2025年,基孔肯雅热疫情已扩散至全球110多个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国家和部分欧美地区在内的国家。白纹伊蚊的活跃范围持续扩张,加剧了病毒跨境传播风险。
疾病典型症状包括经典的三联征:发热、皮疹和疼痛。
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寒战、头痛、恶心。
皮疹:50%-80%患者在发病2-5天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常见于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
疼痛:对称性剧烈关节痛,多累及手腕、手指、脚踝等小关节,部分患者甚至关节功能短暂丧失。
如何应对?
七字应对秘诀:防蚊灭蚊护关节
1. 防蚊灭蚊“三屏障”
物理屏障:穿浅色长袖衣裤+纱窗蚊帐(白纹伊蚊昼间活动高峰为8-10时/16-18时)
化学屏障:使用含避蚊胺(DEET≥20%)或派卡瑞丁的驱蚊剂,衣物可用氯菊酯处理
环境屏障:每天清理室内外水容器(重点:花瓶托盘/空调排水托盘/水培植物/废旧轮胎)
2.及时就医,主动筛查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三联症,立即就医,主动告知暴露史
主动筛查:主动到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筛查
总之,基肯孔雅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切断蚊媒传播链,牢记无积水无蚊虫,无蚊虫无基肯。
最后一首诗给大家总结:
《三伏天如何防疫》
晨昏蚊虫最疯狂,
驱蚊长袖护周详。
突发高热关节痛,
速至三院保安康。
供稿人:吴树菁 黄明星(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委,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病学科带头人)